第十章 那村那家
關燈
小
中
大
叮鈴鈴...叮鈴鈴...
寧靜的村口,突然傳來一陣清脆悅耳車鈴聲。
只見,一輛載著兩人的自行車,從遠處的鄉間公路上,拐進了村間的小道。
車鈴聲打得很響,很歡快,表明了騎車的人,現在的心情很好,其中似乎還包含著一種迫不及待思念。
其中的思念,是需要靜下心來,慢慢體會才能得到,它像是遠方的游子歸家,在家門口迫不及待的呼喚,希望早一點看到夢中的父母親人。
也許是車鈴聲太大,村口路邊上住著的幾戶人家,都出門看著路口騎車的人。當他們看見了他們兄弟兩人,都熱情地打招呼問候。
“小嶺,小溪,你們放假了。”
“小嶺,你今天怎麽讓弟弟帶著你啊?”
通向村口的路邊上,有幾家住戶算是陳溪家的近鄰了,也有著親戚關系,算是兩人的長輩子。
“是啊,三表嬸,今天星期五麽。”
“四姑婆,你身體還好吧?表姑還沒放假嗎?”
兄弟兩人看到鄰居們打招呼,就下車一一回應。
和幾位鄰居長輩說了會兒話,兩個人就繼續上路了。
從公路下來,轉過一條小路,就到了村裏人出村的唯一通道——一條幹枯的河道砂礫灘。
河道夏天漲水,其餘的季節裏都是幹枯的,由於上游水流的沖擊,河床上留下一條較為平整砂礫灘,這條砂礫灘河道被修整後,就成了村裏的公路了。
從砂礫灘開始,就到了陳溪家所住的村子。這個村子叫作西廟村,不知村子名稱的來由,村裏也沒有相關的記載,陳溪在村子裏,也從來沒有見過類似廟宇的遺跡遺址。
車子漸漸近了,慢慢地從分岔路口,騎進了一段砂礫河床。河床是夏天上游漲水沖刷形成的,一年就漲十幾天的水,其餘時間都是幹枯的。河床年年變動,經常會被人們平整,修成一條路。
在西廟村裏,人們進進出出,都是在幹枯的河床上行走。時間久了,村子裏的人常常整理,就形成了一條較為平整的路。只是沙子有些軟,車輪子容易陷進去,騎著更加的不容易。
經過四十多分鐘的努力,陳溪陳嶺兩人就騎車進了村子,走過一段河床,兩人就回到了家。
陳溪的家離村口不遠,站在公路上,就能看見一座兩層的樓房矗立著。房子坐東朝西,位置並不算好,房子建了兩三年了,還沒有好好的粉刷裝修,只有前面的部分貼了瓷磚,其餘的地方還裸露著墻體。
不過在千禧年前,能夠在貧窮的村子裏,修建一棟磚房,陳溪家還是獨一份呢。
陳溪家能夠住上樓房,是父親母親一起努力的結果。
房子是1998年修建的,花了七八萬塊錢,這些錢都是父親在礦上,用十幾年的艱苦工作換來的,在礦難頻繁發生的年代裏,父親是用生命在掙錢,在支撐起整個家。父親一個人承受起所有的黑暗,將光明溫暖留在家裏。只是父親這樣的付出,陳溪在長大後才漸漸懂得。
而母親,一個勤勞樸實而又平凡的農村人,她勤儉持家,能吃苦耐勞,常年一個人承擔起贍養老人,養育下一代的家庭責任。在家裏,她不僅要忙於農事養豬養雞,還要處理家裏的人情來往,一年到頭地來回奔波繁忙,母親也不容易。
歲月啊,雖然摧殘了她外表的光輝,但是使得她的內心愈加淳樸溫暖人心。
陳溪常常想著,對孩子來說,每一對負責任的父母,都是神聖的存在。因為他們像神一樣,把愛和溫暖,純粹無私傳達給自己的孩子們。
“媽!媽!!我們回來了。”
陳溪一把車子推進家裏的院子,就開始大聲地叫喊起來。
在夢境中,陳溪有兩三年沒有回家了看父母了,只是在視頻裏,能看見母親的微笑,卻看不到母親隱藏的白發,看不到母親在漸漸地衰老。
而村裏的老房子。他也有七八年沒有回來住過,因為後來家裏在華陽縣買了一套房子,就搬進了縣裏面住。
後來陳溪離開了西川省,去外地工作了,回來的就更少了,只有父母還常回來轉轉,看看家裏的田地,看看還生活在村裏的鄉黨。
“別喊了,這個時候天氣涼快,媽媽在後山的地裏除草呢,要到晚上才會回來吧。”
陳嶺在院墻的磚洞裏找到鑰匙,然後一邊打開院子門,一邊說道。
家裏的農活似乎是幹不完的,春節過後就要打地膜種土豆,五月份才收割完麥子,插秧栽水稻,還要開始鋤地準備種黃豆,種花生芝麻等等農作物,還要給玉米地裏除草。
陳溪收拾好車子,擦洗了身上的汗水,換雙拖鞋,就走進了已經被哥哥打開的堂屋裏。屋子裏的家具不多,只有幾張沙發茶幾,以及靠墻安置的電視機。屋子裏裝修的很簡陋,墻上只是是刷了一層白灰,一米高的墻圍子,刷成了深藍色,看起來並不協調美觀,這都是父親在家時,簡單粉刷裝修的。
“陳溪,過來吃飯,媽媽把飯放在鍋裏熱著,趕緊趁熱吃吧!”
“好,知道了!”
陳溪三兩步走進了廚房,鍋裏一陣陣飯香飄出,媽媽的味道,真讓人有些懷念,陳溪見鍋裏溫著幾個家常炒菜,眼眶不禁有些濕了。往往平常簡單的食物,帶給人深深的感動。
廚房裏都是一些舊家具,不過廚具都很齊全。電飯煲放在案板上,正冒著絲絲的熱氣。
哥倆吃完飯已經五點多了,坐在院子的凳子上,看著太陽還掛在對面的山上,天黑好友好一會呢。
“我準備去後背山上轉一轉,給媽媽送點水,順便說不定能找到一些野黃姜呢”
陳溪覺得坐在院子裏等天黑,對於他旺盛的精力而言,簡直是一種浪費,就向哥哥說道。
“天都快黑了,你還往山上跑,騎了這麽長時間的車,你不累麽,這個時候哪裏能找到黃姜啊”
“沒事,我就當飯後消化了,你沒事就看會書吧,晚上在看電視,這個時候全是動畫片,沒有什麽好節目”。
陳溪對哥哥說了一聲,用塑料杯,倒了一杯水,拿了個袋子和小鋤頭,就準備出發了。
“好吧,你去吧”
陳溪帶好工具,換好衣服和鞋子,就從屋前繞行,經過鄰居的門口,繞到後面才能上山。
鄰居家也姓陳,長陳溪一輩,都是沒出五服的親戚,爺爺輩裏都還是一家人呢。鄰居的老伯早已經去世了,家裏的女兒都嫁遠了,有一個兒子也在外面打工,家裏只剩下一個六十多歲的老嬸子,姓劉,為人很和善。
“小溪啊,你放學了,吃飯沒有?我鍋裏還有”,大嬸剛拿著飯碗走出廚房,就看見陳溪拐了過來,就熱情地招呼道。在陳溪家鄉裏,鄰裏之間差不多都是親戚關系。有時候餓了,遇見哪家飯做好了,就去吃一頓,是很常見的。村子裏的小孩子,差不多都是吃百家飯長大的,所以鄰裏之間都比較親熱。
“大嬸子,我吃過了,我媽在鍋裏留了,剛吃完。你今天沒上坡上忙呢?”
陳溪推辭了,然後站在大嬸子的院子前,看著她微笑地說道。
“我現在年齡大了,山上的地也種不了了,高一點的山就爬不上去了,現在只種門前的平地就行了。”
“是啊,你現在年齡大了,有幾個大姐和陳河哥在,該到你享福了。”
大嬸看著陳溪,笑著說:“哈哈,享什麽福,她們自己的日子都過不好,還能照顧我。我今天下午去買黃豆種子,才回來呢。你現在去哪裏了?”
大嬸年齡大了,在說起兒女的時候,非常地開心。一笑起來,滿臉的縱橫交錯,一頭灰白的頭發。
“我放學吃完飯,去後面山上轉轉,我媽媽在後面山上除草,晚上一起回來。”
“哦,天快黑了,你路上走慢點,小心些”,劉大嬸子叮囑道。
“嗯,知道了,沒事的”
告別了劉大嬸子,陳溪拐到了屋後的山路上。
屋後的山上,長滿了春樹和樺櫟樹,這些樹長得粗壯筆直的。在過去,這些樹木都是建房的好材料,但現在大家都用水泥鋼筋建房了,這些樹木就失去了用武之地,只能被砍掉作柴燒。
夏天樹木的枝葉繁茂,層層疊疊的,上山的路是在樹間穿過的,在傍晚時分,陽光照不進來,林子裏顯得有些陰暗。
不過陳溪從小到大走過很多次,一路上都很順暢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寧靜的村口,突然傳來一陣清脆悅耳車鈴聲。
只見,一輛載著兩人的自行車,從遠處的鄉間公路上,拐進了村間的小道。
車鈴聲打得很響,很歡快,表明了騎車的人,現在的心情很好,其中似乎還包含著一種迫不及待思念。
其中的思念,是需要靜下心來,慢慢體會才能得到,它像是遠方的游子歸家,在家門口迫不及待的呼喚,希望早一點看到夢中的父母親人。
也許是車鈴聲太大,村口路邊上住著的幾戶人家,都出門看著路口騎車的人。當他們看見了他們兄弟兩人,都熱情地打招呼問候。
“小嶺,小溪,你們放假了。”
“小嶺,你今天怎麽讓弟弟帶著你啊?”
通向村口的路邊上,有幾家住戶算是陳溪家的近鄰了,也有著親戚關系,算是兩人的長輩子。
“是啊,三表嬸,今天星期五麽。”
“四姑婆,你身體還好吧?表姑還沒放假嗎?”
兄弟兩人看到鄰居們打招呼,就下車一一回應。
和幾位鄰居長輩說了會兒話,兩個人就繼續上路了。
從公路下來,轉過一條小路,就到了村裏人出村的唯一通道——一條幹枯的河道砂礫灘。
河道夏天漲水,其餘的季節裏都是幹枯的,由於上游水流的沖擊,河床上留下一條較為平整砂礫灘,這條砂礫灘河道被修整後,就成了村裏的公路了。
從砂礫灘開始,就到了陳溪家所住的村子。這個村子叫作西廟村,不知村子名稱的來由,村裏也沒有相關的記載,陳溪在村子裏,也從來沒有見過類似廟宇的遺跡遺址。
車子漸漸近了,慢慢地從分岔路口,騎進了一段砂礫河床。河床是夏天上游漲水沖刷形成的,一年就漲十幾天的水,其餘時間都是幹枯的。河床年年變動,經常會被人們平整,修成一條路。
在西廟村裏,人們進進出出,都是在幹枯的河床上行走。時間久了,村子裏的人常常整理,就形成了一條較為平整的路。只是沙子有些軟,車輪子容易陷進去,騎著更加的不容易。
經過四十多分鐘的努力,陳溪陳嶺兩人就騎車進了村子,走過一段河床,兩人就回到了家。
陳溪的家離村口不遠,站在公路上,就能看見一座兩層的樓房矗立著。房子坐東朝西,位置並不算好,房子建了兩三年了,還沒有好好的粉刷裝修,只有前面的部分貼了瓷磚,其餘的地方還裸露著墻體。
不過在千禧年前,能夠在貧窮的村子裏,修建一棟磚房,陳溪家還是獨一份呢。
陳溪家能夠住上樓房,是父親母親一起努力的結果。
房子是1998年修建的,花了七八萬塊錢,這些錢都是父親在礦上,用十幾年的艱苦工作換來的,在礦難頻繁發生的年代裏,父親是用生命在掙錢,在支撐起整個家。父親一個人承受起所有的黑暗,將光明溫暖留在家裏。只是父親這樣的付出,陳溪在長大後才漸漸懂得。
而母親,一個勤勞樸實而又平凡的農村人,她勤儉持家,能吃苦耐勞,常年一個人承擔起贍養老人,養育下一代的家庭責任。在家裏,她不僅要忙於農事養豬養雞,還要處理家裏的人情來往,一年到頭地來回奔波繁忙,母親也不容易。
歲月啊,雖然摧殘了她外表的光輝,但是使得她的內心愈加淳樸溫暖人心。
陳溪常常想著,對孩子來說,每一對負責任的父母,都是神聖的存在。因為他們像神一樣,把愛和溫暖,純粹無私傳達給自己的孩子們。
“媽!媽!!我們回來了。”
陳溪一把車子推進家裏的院子,就開始大聲地叫喊起來。
在夢境中,陳溪有兩三年沒有回家了看父母了,只是在視頻裏,能看見母親的微笑,卻看不到母親隱藏的白發,看不到母親在漸漸地衰老。
而村裏的老房子。他也有七八年沒有回來住過,因為後來家裏在華陽縣買了一套房子,就搬進了縣裏面住。
後來陳溪離開了西川省,去外地工作了,回來的就更少了,只有父母還常回來轉轉,看看家裏的田地,看看還生活在村裏的鄉黨。
“別喊了,這個時候天氣涼快,媽媽在後山的地裏除草呢,要到晚上才會回來吧。”
陳嶺在院墻的磚洞裏找到鑰匙,然後一邊打開院子門,一邊說道。
家裏的農活似乎是幹不完的,春節過後就要打地膜種土豆,五月份才收割完麥子,插秧栽水稻,還要開始鋤地準備種黃豆,種花生芝麻等等農作物,還要給玉米地裏除草。
陳溪收拾好車子,擦洗了身上的汗水,換雙拖鞋,就走進了已經被哥哥打開的堂屋裏。屋子裏的家具不多,只有幾張沙發茶幾,以及靠墻安置的電視機。屋子裏裝修的很簡陋,墻上只是是刷了一層白灰,一米高的墻圍子,刷成了深藍色,看起來並不協調美觀,這都是父親在家時,簡單粉刷裝修的。
“陳溪,過來吃飯,媽媽把飯放在鍋裏熱著,趕緊趁熱吃吧!”
“好,知道了!”
陳溪三兩步走進了廚房,鍋裏一陣陣飯香飄出,媽媽的味道,真讓人有些懷念,陳溪見鍋裏溫著幾個家常炒菜,眼眶不禁有些濕了。往往平常簡單的食物,帶給人深深的感動。
廚房裏都是一些舊家具,不過廚具都很齊全。電飯煲放在案板上,正冒著絲絲的熱氣。
哥倆吃完飯已經五點多了,坐在院子的凳子上,看著太陽還掛在對面的山上,天黑好友好一會呢。
“我準備去後背山上轉一轉,給媽媽送點水,順便說不定能找到一些野黃姜呢”
陳溪覺得坐在院子裏等天黑,對於他旺盛的精力而言,簡直是一種浪費,就向哥哥說道。
“天都快黑了,你還往山上跑,騎了這麽長時間的車,你不累麽,這個時候哪裏能找到黃姜啊”
“沒事,我就當飯後消化了,你沒事就看會書吧,晚上在看電視,這個時候全是動畫片,沒有什麽好節目”。
陳溪對哥哥說了一聲,用塑料杯,倒了一杯水,拿了個袋子和小鋤頭,就準備出發了。
“好吧,你去吧”
陳溪帶好工具,換好衣服和鞋子,就從屋前繞行,經過鄰居的門口,繞到後面才能上山。
鄰居家也姓陳,長陳溪一輩,都是沒出五服的親戚,爺爺輩裏都還是一家人呢。鄰居的老伯早已經去世了,家裏的女兒都嫁遠了,有一個兒子也在外面打工,家裏只剩下一個六十多歲的老嬸子,姓劉,為人很和善。
“小溪啊,你放學了,吃飯沒有?我鍋裏還有”,大嬸剛拿著飯碗走出廚房,就看見陳溪拐了過來,就熱情地招呼道。在陳溪家鄉裏,鄰裏之間差不多都是親戚關系。有時候餓了,遇見哪家飯做好了,就去吃一頓,是很常見的。村子裏的小孩子,差不多都是吃百家飯長大的,所以鄰裏之間都比較親熱。
“大嬸子,我吃過了,我媽在鍋裏留了,剛吃完。你今天沒上坡上忙呢?”
陳溪推辭了,然後站在大嬸子的院子前,看著她微笑地說道。
“我現在年齡大了,山上的地也種不了了,高一點的山就爬不上去了,現在只種門前的平地就行了。”
“是啊,你現在年齡大了,有幾個大姐和陳河哥在,該到你享福了。”
大嬸看著陳溪,笑著說:“哈哈,享什麽福,她們自己的日子都過不好,還能照顧我。我今天下午去買黃豆種子,才回來呢。你現在去哪裏了?”
大嬸年齡大了,在說起兒女的時候,非常地開心。一笑起來,滿臉的縱橫交錯,一頭灰白的頭發。
“我放學吃完飯,去後面山上轉轉,我媽媽在後面山上除草,晚上一起回來。”
“哦,天快黑了,你路上走慢點,小心些”,劉大嬸子叮囑道。
“嗯,知道了,沒事的”
告別了劉大嬸子,陳溪拐到了屋後的山路上。
屋後的山上,長滿了春樹和樺櫟樹,這些樹長得粗壯筆直的。在過去,這些樹木都是建房的好材料,但現在大家都用水泥鋼筋建房了,這些樹木就失去了用武之地,只能被砍掉作柴燒。
夏天樹木的枝葉繁茂,層層疊疊的,上山的路是在樹間穿過的,在傍晚時分,陽光照不進來,林子裏顯得有些陰暗。
不過陳溪從小到大走過很多次,一路上都很順暢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